老师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张建斌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感知数据。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小明是一名高一学生,他要和父母从北京到上海游玩儿 5 天,预算每人 5000 元,父母请小明来制定出游计划。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制定?制定计划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出行计划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交通方式的选择,酒店的预订,门票的预订等等。下面老师先带领了同学一起来考虑一下交通方式的选择。
老师
从北京到上海,我们可以选择乘坐飞机,也可以选择乘坐高铁,还可以选择自驾车的方式。通过在网上查阅一些资料,我们得到了以下一些数据,如果乘坐飞机所需要的时间约两小时 20 分,所需费用约每人 1300 元。如果乘坐高铁,所需时间约 5 小时 30 分,所需费用约每人 550 元。如果自驾车前往,所需时间约 14 小时,所需费用约每车 1300 元。
老师
这里面的两小时 20 分、 5 小时 30 分、 14 小时 1300 元、 550 元等数据分别描述了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及费用。这些数据为我们的交通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做节省时间或者做节省费用的方式,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其他数据,完成完整的出行计划。
老师
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了数据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与数据打交道。比如这位同学的身高是 170 厘米,这瓶矿泉水的价格是 2 元,明天的气温是 26 摄氏度等等。这里面 17226 都是数据,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属性,从而让我们知道了身高、价格、气温等信息。我们来看一下数据的概念,我们说数据是描述事物的属性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刚才案例中的这些数都是数据,那请你来想一想,数据只是数值吗?数据当然可以用数值来表示,比如天气预报里的温度就是用数值来表示的。但是有些信息不能直接使用数值来表示,比如因情等气象情况,一般我们会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表示。请你想一想该如何对图中的两辆汽车进行描述,以便人们能够快速地将它们区分开。很简单,我们可以使用颜色来进行描述,例如使用文字红蓝来描述两辆汽车的颜色。所以说数据可以表现为文字。
老师
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用文字来记录数据了。例如右侧这幅图是人们使用楔形文字在泥板上记录的数据,内容为 29086 单位大卖 37 个月库薪。翻译过来就是在 37 个月里收到 29086 单位的大麦由酷鑫千合,这里面记录了时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