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第八中学的满超老师,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任务单,与满老师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生活中我们使用放大镜可以看清书本上较小的字迹,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看清微生物细胞甚至更微小的物体时,只用放大镜显然办不到了。在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放大镜其实就是凸透镜,那么我们能用两个凸透镜将物体放大两次吗?就像这样,先用一个靠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用一个靠近眼睛的秃头镜将所成的项再放大一次。这种方法是否可行?我们来试一试。如果我们的身边只有一个放大镜,我们可以借助如图中这样,将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来替代另一个秃头镜。下面让我们用两个秃头镜来观察一个向上的小箭头效果如何,我们来看一下。
学生
我们透过水滴看到小箭头被放大了,待加入凸透镜,小箭头被再次。
老师
放大了。光线先后透过两个秃头镜,小小的箭头真的可以被放大两次。我们看到了一个与物体相比倒立放大的项。其实这个小实验就是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光学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镜的凸透镜我们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我们叫做。再下面是反光镜,它是凹面镜,它可以汇聚光线照亮被观察的物体,当我们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将根尖的尖端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相应的位置,调节旋钮,直到出现最清晰的像。我们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那么在显微镜下为什么可以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关。
学生
在拨片的位置离雾境较近,雾距略大于雾境的一倍焦距,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雾镜后发生折射,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石像。这第一次所成的像在目镜一被郊区内,此时目镜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把石像再。
老师
放大一次。通过这两次放大的作用,我们就看见了原本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所以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向。小结,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的物境使被观察的物体成倒立放大的石像,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把物镜成的石像再一次放大,相当于放大镜成虚像。显微镜是如何发展至今的?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这是第一台显微镜,在 16 世纪由一位名叫扎恰里亚斯詹森的荷兰眼镜制造商发明。詹森虽然是发明显微镜的第一人,但是并没有发现其真正的价值。直到 17 世纪,显微镜由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发明改进,开始真正应用于科学研究。显微镜大大扩充了人类的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