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同学们好,这里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我是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周春胜老师,这一堂语文课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度过。
学生
我们今天讲的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是讲叙事视角的限制性和开放性,讲文学类文本、中小说文本的一种阅读策略。近几年高考的现代文本的阅读比较密集的出现了叙事视角的这么一个考点。那么最早出现叙事视角的考题,如果追溯起来的话,应该是 2014 年的全国卷考了现代著名作家叶子的古渡头,那么它的题目是这样的,作品是怎样细述杜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要求我们简要的分析。那么接着 2017 年全国建的天效也是考了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做具体的分析。
学生
这两道考题都是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来设题,特别是 2017 年的全国卷天笑,整个的答案都是围绕着叙事学的角度来命制的,所以像叙事视角这样的知识点,已经引起了我们一线语文教学的足够的重视。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从表达的准确性的考量,我们一线语文教学的研究做得很不够,而我们的很多大学的专家学者,那么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又无法移植到我们的一种一线教学中。那么今天我根据自己多年的一些研究的心得,结合高考题,结合我们上课教学的实践,那么希望对这个叙事视角的这个概念作为一个比较明晰的梳理,特别是对叙事视角的限制性和开放性这么一个话题,我想做一个比较严格的界定,那么目的当然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述,我们的界定能够帮助我们考生找到一些答阿体的规律。
学生
所以我们进入第一个话题是讲一讲叙事视角的限制性,那么讲叙事视角的现实性,我们把叙事视角按照常规的按照我们比较通俗的分法分为三种,一种叫全知视角、全肢视角,按照聚焦的划分又称为了零聚焦叙事,也就是它没有固定在某一个这个聚焦对象。著名的叙事学家热奈特在他的叙述名著中叙事话语和新叙事话语中用个公式来表达,那就是叙述者要大于人物,怎么说?就是这叙述者他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人,他所知道的比人物知道的要多得多,他就像一个上帝一样,是全知全觉的,所以有的参考书又把这个全知视角称为上帝的视角,那么它是如何知道这么多,他也不要跟读者解释他是为什么知道的。
学生
比如我们熟悉的鸿蒙宴,那么我们的叙述者司马迁,他在写这个鸿蒙宴的时候,离那个时代已经过去 100 多年了,但是它可以绘声绘色的描述项羽是怎么说话的,刘邦是怎么说话查看隐藏内容智慧中小学平台语文逐字稿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