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的学习。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这一课时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一、知人论事,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二、积累语文基础知识。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的内容结构。同学们,这篇课文是关于中国建筑的科学论文,他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他为了研究保护中国古建筑倾注了毕生的经历。现在我就来介绍这位作者做的几件重要的事情,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来他是谁。 1948 年在平津战役前,他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免受炮火的攻击,很好的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古迹。 1950 年初,他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市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他们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建议在西郊建设一座新的北京城,保护旧北京城。但是他们的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此后他又多次上书,最终保住了北海的团成,这座团城就在今天的北海公园,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北海公园参观这座古建筑。
老师
1953 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了。为了不让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毁于一旦,他与很多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定有同学已经猜出了他是谁。对,他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现在我就跟同学们一块来了解一下梁思成先生。
老师
梁思成祖籍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它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他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曾经担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作为主要设计者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他的著作有轻视营造泽力、中国建筑史、营造法事注释、梁思成文集等。提起梁思成的父亲,同学们都不会陌生,他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梁启超先生。梁启超先生是清末改革家,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就出生在了日本的东京。 1912 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重德国小和惠文中学就读。 1915 年,他就读于北平清华学校,这座学校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1923 年,他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学科。 1924 年,他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滨州大学建筑系学习。 1927 年,他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老师
1928 年3月 21 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查看隐藏内容智慧中小学平台语文逐字稿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