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老师于爽平。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高一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把握古今词义的一统。有一个田径队的男同学,学完第六单元的劝学后,找到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荀子说,奇迹一月不能十步,十步到底有多远?国庆 70 周年阅兵受阅部队方阵,正步走过天安门,是 128 部, 96 米,每步 75 厘米, 10 步就是 7 米5。这跟北京市高中男子跳远记录差不多,世界纪录都快9米了,这奇迹还没有人跳得远,真能算是宝马吗?几个感兴趣的同学查询了资料,很快就有了答案。
老师
步是中国救治的长度单位,三百步为一里,一步等于五尺,古人的一步大约为现在的 1. 3 米。我们学过百步穿杨,五十步笑百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都是用步来表示长度的单位。不过古人的一步距离要比现在一步远一些。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有这么几句话,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舍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都下了轿,赶上前来。这里的一舍之地也是距离单位注解写道,一舍之地大约 150 步,按现在的步的意思来理解, 150 步已经是挺远的距离了。但按古人的一部五尺来计算,黛玉的轿子进了贾府,还没到正厅,就走了将近 200 米,理解了古代长度单位部,这贾府的不同凡俗,富贵妃常的特点就更加凸显出来了。
老师
这时候又有一个同学提问了,如果一步是 1. 3 米,那古人要怎么走路啊?难道要跳着走?跨大步走?劈叉走?当然,这个问题很快也解决了,同学们想起来我们的课文里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样的句子。教材注解写,古人跨出一脚为魁,跨出两脚为步。所以古人一步 1. 3 米,是现在的两步。古人迈出一步大约是 65 厘米,还是比较正常的,不是一个会议字。第一个是后期甲骨文,这个字上面画的是左脚的脚趾,下面是右脚的脚趾。第二个是金吻,直接画了两只脚的形状。第三个是篆书,基本把线条拉直,就很接近现在布子的写法了。现代汉语中,人们还经常会用布来表示距离。不过一定要知道,现在的一步只是古人说的半步,古人的一步是我们现在的两步。看来虽然字形没变,但词义是有变化的,不能以筋律骨。
老师
古代与现代的词义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 130 页,学习资源,语言的演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李书吕书香先生,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大家领略词语变化的玄机所在。请大家先查看隐藏内容智慧中小学平台语文逐字稿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