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_第2课时逐字稿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统编版 · 上册

admin842024-01-08 17:03:17

老师

同学们好,我是北大附中实验学校的罗玉老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调动五种感官感受来描写景物的特征,同学们也一定按老师要求做了片段练习。但有些同学可能还会觉得,为什么我已经按老师讲的去写了,可是笔下的景物还是不生动,似乎所有的景物都是静态的,像风景照似的,鲜活不起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好好探讨这个问题。

老师

已有美景在笔下,如何能让其自然流淌起来,变成鲜活的画面?一个写景常用的方法是时空转换法。时空转换的意思就是学会用时间和空间的视角转换来安排景色的写作顺序。同学们都知道,因为看山水的人不同,这山水才有了不同。人是冻着的,景是静止的,怎么让静止的景物鲜活起来?那赏景的人就不能只站在一个点看景,需要行动起来,从活动的视角转换看景自然就鲜活起来了。

老师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三峡,我们就先来看看力道园笔下的三峡是如何来描写景物的。这是三峡描写山的一段,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读,看看作者笔下的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檐叠嶂,隐天蔽日子非停午夜分,不见夕月。同学们注意,这一段分为两句,先看第一句,山有什么特点,七百里写出山的特点就是长,两岸连山,略无缺处,写的山的特点是连绵。第二句描写了山的什么特征,重重叠叠的山峦,竟然连日月都遮蔽了,说明山的特征是高。这三峡的开头写的气势磅礴,又极为准确地描写出了山的特征。我们一起仔细琢磨作者是如何从活动的视角来描写山的特点的。

老师

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第一句写三峡长七百里,连商无缺,是不是感觉好像是在远处遥望三峡全景的?好像作者顺流行船观察到两岸山势连绵七百里,行路到笔下一挥而就,极有气势。杜甫望月里有这样的诗句,戴宗福如何歧路卿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也是一个想象的远望视角。以作者的真实视角,当然只能支棱片找的看一些局部,作者在脑中综合起这些局部,形成一个整体表达出来,那描写的景物便有了整体的气势,仿佛人与山河等同大小,直接对话。这种真实视角与想象视角相结合来描写景物的方式,也是中国古代文人比较喜欢的。要想直接了解这样的视角,可以看看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老师

这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一幅山水长卷,叫富春山居图。我们在学习与朱元思书一课时,应该看过画卷的局部,他完全不讲透视角,富春江 100 多里山水就蜷在这 7 米长卷之中。观察景物之后,作者是靠想象把看到的局部合成了一个整查看隐藏内容智慧中小学平台语文逐字稿目录

《21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_第2课时逐字稿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统编版 · 上册》.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